9.18.2008

教研社聚餐


教研社大堂討論與分享
雖然有時難免有分歧的意見或衝突
那是因為每個人的生命經驗不同
在這裡
我們學會接納與學習
看看別人,聽聽別人
別急著給任何人做批判與定奪
尊重別人的觀點
聆聽三要是哪三要,

忘了!後續再補!
      


聚餐是最美好的事,有美酒,美食,就是缺少了美女
因為少了良潔這學期的參與,歸隊吧!迷途的
羔羊!


好東西要與好朋友分享,是至理銘言!更是千古不變的道理

9月15日 如何開創偏鄉小校的一片天之紀錄與心得

你們心情不好時可以盡量叫我的名字!讓大家發洩情緒一下,功德一件ㄝ
不要看我酷酷的外表,但我的心比誰都柔軟

對於教育理念我有一股腦的熱忱你們有發覺到嗎
那當然!


看紀錄片!榖子榖子



本週一邀請阿淦來解說,雲林縣麥寮鄉,楊厝分班要被裁併,因人數太少,不敷教育當局的經濟效益,老師帶頭自力救濟!讓鄉民感動,近而凝聚社區鄉民的力
量!一起為這所學校打拼的過程,令人心痛,也不禁鼻酸!天啊!台灣的教育資源缺乏,有關當局怎麼狠的下心讓一群天真無邪的孩童,遭遇如此惡劣的教育環
境,身處繁華都市的人很難想見!差別待遇如此之深呀!

阿淦透過投影片解說,偏鄉小校被裁廢的原因歸於如下:

【一】經濟效益不足【二】學童文化刺激不夠 。所以雲林縣政府主張裁併該校,

但蘇縣長找到不裁併該校的替代方案,結合對台灣現今教育有理想與共識的人,

更基於對教育的使命感以及悲天憫人的心態,鼓勵轉型活化校園創新發展。

方案【一】課程創新發展【二】提倡生態農林體驗。重要的是讓孩子空間與概念

是人跟環境的關係,還有對自己所生長的環境所產生認同感。

當然偏鄉小校也有它優勢與劣勢的地方。
利多方面
(一)自然資源多(二)交通便利(三)小班小校(四)師生感情好(五)自由度高,彈性大(六)在地化的知識體系,觀察能力的培養
弊端方面
(一)交通不便(二)學生互動少(三)文化刺激不足(四)老師流動率高,不易凝聚感情(五)隔代教養的問題。
然而偏鄉孩童有百分比有30/80不等,有原住民,隔代教養,單親,新移民,

還有低收入戶居多,這是教育的死角,政府能不重視嗎?

縱使裁併學校的原意是非常【都市本位】但優質計畫做的再好,沒有當局相關配

套措施,也是對當地民眾不公的對待!

舉成功得案例:
建安小學校長陳木城,當地唯一特產山雞,土雞城林立,以土雞為本位,用心設

計與經營一系列相關活動,讓在地人用最鄉土的產物,做最實際的推廣。

另一所小學,培訓當地孩童當螢火蟲解說員,此鄉搖身一變,成了螢火蟲觀賞景

點,吸引不少遊客,帶動地方經濟繁榮。 這都是人助不如自助的結果,決策著決定了學校的存廢問題。

結論是:台灣當今教育的敗筆在,盲目跟著中央走,沒有自我醒思與覺察的空間。

漸漸的失去自我,偏鄉地區的孩子只有在這方面多去紮根與經營,才能重新拾起

他們的自信心!開創美好的遠景!

文/美蓉





勗琴補充
我聽的是蘇治芬上任想提出十大年菜,要求各局處提出,其中教育局提出的是小校的裁併計劃,



至于培訓社區螢火蟲解說員,應該也是建安國小,還有溯溪也是一大特色,它為社區帶來了不少



產值。土雞只是最早校長看到了當地的產業,設計課程與之連結得到當地的居民的認同



讓學校與社區一起動起來,創造出新的一面。




惠如補充
我回應一下上課記憶中的一些….


1. ㄚ淦敘述偏鄉小校裁倂計劃的原由


因為xx人提10大年菜….其中.教育方面提出,偏鄉小校裁倂計畫 一詞由此出處…………..

2. ㄚ淦敘述 與雲林楊厝分校 案 的接觸原由、心路歷程及 執行過程及記錄
……………
3. 偏鄉小校被裁廢的官方理由—以上記錄得很詳盡


4. 偏鄉小校優勢與劣勢—以上記錄得很詳盡 (與教研社同學互動討論)


5. 案例參考—以上記錄得很詳盡




9.12.2008

97年6月7日  李家同講座存檔

 

9.11.2008

永安社區

永安社區成長交流會

社團與永安社區交流會,
從陌生抗拒到彼此信任建立友誼
辦永安交流會的初衷
就是能回歸到人與人之間最純樸的模樣
如同早期農業社會下
打破彼此的潘離
更重要的是
不同的世代
不同的聲音與想法
聽他們娓娓道來
也增長了每個人的視野


永安交流會上課情景
吉慶里參訪─看看別人如何營造社區
我們能為自己的社區做什麼
公婆逗陣來─邀請姊妹成長俱樂部
現場討論熱烈

跟社區居民一起練排舞,謝謝曼雲姐的指導



謝謝姊妹成長俱樂佈跨刀相助!來個圓滿大合照 吧

素鳳生日

素鳳生日
感謝她熱情的參與永安社區成長交流會
社區活動雖已落幕
但終究還是會為了我們所住的地方
社區經營的理念再共事的
而目前的休兵
只是一個逗點不是句點喔





9.10.2008

社區講座預告─台東新興國小鄭漢文校長談小校經營

社區講座預告


時間 : 97年12月6日

題目:台東新興國小鄭漢文校長談小校經營

地點:還不確定
大略內容如文
將加菜金變點心費,讓孩子放學前多吃一餐;打掉學校圍牆,鼓勵社區居民參與學校活動;向家長買農產品,為家庭經濟找出路,做了這麼多努力,台東縣新興國小校長鄭漢文只有一個心願:「建立孩子對自我身份的認同,尊重家長,實現自我,證明自己的能力。」位於台東縣太麻里的新興國小,學校人數去年還有102人,今年只剩96人,位處山邊,謀生不易,單親、隔代教養多,校長鄭漢文說,年輕一輩往都會區發展,「老人失去了他的孩子,小孩失去了他的父母」,是當地普遍的現象。學校超過9成都是排灣族孩子,家庭經濟不佳,許多家長因為繳不起小孩營養午餐錢,不敢到校,怕被老師催繳,對學校活動冷淡。這些原住民的孩子,因為無法肯認自己的身份,對家庭與身份的不滿找不到出口,常常暴力相向,經常踹破學校木門。家庭經濟狀況不穩定,使得孩子看不起父母,與祖父母住在一起的孩子,也經常發生不尊重祖父母的事情。6元工作機會 建立家長信心為了建立起親子關係,鄭漢文以學校的力量做起。除了慢慢拉近家長與孩子的關係之外,家庭不和諧的因素是經濟,多數家長打零工或務農,有些則沒有工作,成天只是酗酒。鄭漢文想盡辦法幫他們,希望家庭經濟好轉,給孩子正常生活。 因為獲得企業贊助,每個孩子每天多了6元加菜金,學校將錢挪作點心費,讓孩子放學前能吃點心,不會餓著肚子離開學校,「這不只是6元的加菜金,而是創造6元的工作機會,鼓勵家長靠自己的勞力生產,這樣也提升家長的地位,他們不再因家中經濟不佳,而不敢到校,無法在孩子面前抬起頭。」鄭漢文說。不只是刺激家長勞動,願意種植農作物,鄭漢文也苦思,為其他家長謀生路。從不工作到布工作從最簡單的手帕開始,3位家長慢慢學習刺繡,為了幫助家長有經濟力,刺繡品由學校買下,或校長先代墊費用,讓她們的作品能賣出去,2年下來,現在「布工作」工作坊已經有6位家長學習裁縫,20多位學習刺繡,慢慢有了成果。「有個媽媽拿到賣作品的320元,結果哭了,因為她終於有錢給孩子買好一點的東西,帶孩子去理髮了。」鄭漢文說,那位媽媽因為沒有經濟力,在家裡被丈夫視為無用的人,經常遭到毆打,當她拿到第一筆收入時,那種心情令人感動。鄭漢文不僅把作品放在學校賣,也到處為她們佈點,希望能為她們拓展生機,成果不錯,家長收入也慢慢多,原本會酗酒的媽媽,現在忙得沒空拿起酒瓶,一雙手認真繡著她的人生。除了為媽媽們找到簡單的經濟來源,鄭漢文也透過私人情誼,找到自己的朋友來教爸爸們作木工,利用撿拾的漂流木製作成板凳、桌子後販賣,短短幾個月,已為幾位家長們賺進7萬多元,還有一位身心障礙的家長,也在這裡建立他的價值,找到他的人生方向。鄭漢文說,這不單單是經濟有了來源,當他看見這群媽媽在圖書室中認真刺繡,相互訴苦,撫慰對方的心靈時,那是一種小型的輔導諮商,透過這種形式,她們找到人的價值,生活態度也變了,孩子對她們也更為尊重,這就是他要建立的教育價值。永續校園 工程變課程不只想要改善親子關係,鄭漢文還要培養孩子對生命及生態的態度,他積極發展永續校園,從一家一樹起,陸續舉辦各種活動。鄭漢文說,學校過去如同官衙,高聳圍牆,深鎖大門,社區居民不易親近,他推動「校園我的家」活動,推倒圍牆,拆掉大門,改變校園生態,讓社區居民與孩子都願意進到校園,接近學校。鄭漢文說,學校教師會將這些永續校園的內容融入課程中,更以「工程變課程」的想法教育孩子,只要學校進行工程,就找孩子搬石頭、磚塊,裝設太陽能板,也找孩子們爬上屋頂去看,「如果只是工程,這些建築或設計沒有感情,但如果有學生參與,讓這些概念轉變成實踐的智慧,讓學生用身體去體驗,這才是教育的關鍵,也是教育的本質。」孩子一樣有成就傳統印象中,只要是「偏鄉、原民或外配」子女,學習成就一定不高,不過,鄭漢文說,新興國小的孩子這次在台東自辦的測驗中,成績名列前茅,「這是因為用心,只要教師願意用心,即使偏鄉或原民,都不是因素。」鄭漢文說,他積極與教師溝通,希望建立起教師願意教導孩子的態度,最初確實有老師不願意,但是當老師發現教學的喜悅,學生的回饋及他的自我成就後,慢慢的願意將心力投注在孩子身上,這些孩子也因為老師們的用心,擺脫了社會框在他們身上的刻板印象。從學校的門不再被踹,學校公物不再被破壞,他知道已經走出第一步。在新興國小待了10年,他慢慢建立起孩子對身份的認同,對族群的肯認,對父母的尊重,以及自我實踐,抹去孩子心中的黑暗,發揮他們最真實的自我,這是他28年情真意切的教育生涯中,最有成就感的收穫。


9.05.2008

教研社19學期課程內容





偏鄉小校如何開展 不同的豐富面貌及蓬勃生機


時 間 內 容 備 註

第一週9/8
相見歡、社團介紹、課程介紹

第二週9/15
開創偏鄉小校的ㄧ片天

第三週9/22
影片賞析
(滅頂家園)


第四週9/29
大家來玩部落格&講座形式討論
滅頂家園-影片討論

第五週10/06
偏鄉小校實例討論(1)
孩子透過被看見,於是他相信自己存在的價值


第六週10/13
偏鄉小校實例討論(2)


第七週10/20
論古道今
(社團方向討論)


第八週10/27
來去玩(偏鄉小校參訪)

第九週11/03
參訪分享

第十週11/10
社團聚餐聯誼

第十ㄧ週11/17
我有話要說(下期課程討論)

第十二週11/24
看看東亞、想想台灣

第十三週11/31
偏鄉小校問題的背後— 台灣鄉村發展的困境與可能性Ⅰ
布工坊讓貧困母親從「不工作」到「布工作」


12/06
社區講座
台東新興國小鄭漢文校長談小校經營


第十四週12/08
偏鄉小校問題的背後 台灣鄉村發展的困境與可能性Ⅱ
木工坊讓流浪經年的中年男子成為炙手可熱的藝術家


第十五週12/15
講座經驗分享

第十六週
社區實踐回顧

第十七週
談天說地
(社區實踐如何行動)


第十八週1/5
籌備1/11成果展

每星期一晚上932教室

歡迎對教育有熱忱的朋友加入我們的行列

社團顧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