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.31.2008

10/20日 教研社課程紀錄之論古道今

教研社的社寶
真是竭盡心力




這堂課用投影的方式 教研社曾辦過那些大型活動做解說 春貴姐是從教研社 第1學期參與到現在第9學期  唯一留守至今的社元  佩服佩服您過人的恆心與毅力 堅持在你對教研社的投入與附出 真是竭盡心力
 
一、影片播放:
放映過去「社區成長交流會」影片,內容有美蓉初次的參與,到後來的投入,甚至第三次主動當主持人,運用九宮格活動帶動大家發言。
還有次「一人一物交流」活動,可把自己家中不太用到的東西帶來,竟牽出多人認為家中老公「家中不太用到的東西」【嗯!心有戚戚焉】,而產生兩性議題,如:男女對家庭或社會的認知重點或定位不同,這也牽涉到我們的文化背景因素,如果沒有意識到,很容易又延伸到下一代。
另,有位從台北來的學員明珠,發現現場年齡層差距大,而能彼此交流,感受良深。

二、介紹社團宗旨
1、開創快樂、優質的學習環境。2、關心教育問題,研究各項教育改革方案。3、建立社區與學校的互動與結合。4、認知新觀念,發展公民文化。5、充實知能,促進心靈成長及家庭的品質。6、舉辦各項活動,落實社大發展公民文化理念。

三、照片回顧

利用照片介紹過去教研社曾舉辦的活動:
1、戲劇課程:
a.教育戲劇(是肢體創意的應用 + 知能學習的結合)
將教育戲劇介紹給學校或家長,將戲劇元素融入課程和生活
中。
b. 一人一故事(Playback Theatre)戲劇
一人一故事 互動交流 的戲劇呈現,將個人口述的故事,透過戲
劇,引發觀賞者多元思考與討論。
第19學期永和社區大學社團活動紀錄



2、「數學創意教學」講座
推展4場活化數學的教學講座(包括活化教具的運用),引入「創造
力教學」系列,提供給家長、學校及其它教學單位,有更多的創新教
學發展動能,期待為學生開拓活潑、創意、樂於思考、尊重主體性學
習的模式。。
3、研習分享:爲社區家長辦理自主學習理念實踐工作坊。
4、親子手工書製作活動:運用社區中心辦理 『神奇魔法書』活動。
5、參訪,包括:人本協會三重會館、宜蘭大二結文教基金會。
6、公共參與週:教研社在第十四學期公共參與週中主帶柑園自轉影片及討論。
7、其他:影片欣賞、小組討論、講座、社團分享、老社員回娘家等。
8、永安社區蹲點工作
a社區讀書會幹部培訓營 自96年5月18日 起至 96年9月22日共6週
b相招來講咱的故事 96. 9/7~11/16共六週,。特色:立委候選人拜訪。
c社區讀書會第三期 永安社區成長交流會自97.3/ 7日至97.7/4共10週
參訪吉慶里社區,辦理社區李家同教育講座。

四、本期(第十九期)社團經營方式說明:
1、課程運作,包括:社區實踐分享(永安社區成長交流會)、主題課程(偏鄉小校的探索)、參訪行程(崇德國小、東山國小)、講座(新興國小校長鄭漢文)
2、大樹腳時間:每週五下午14:00〜17:00,進行課程進度之籌畫與檢討、生命經驗交流與陪伴之平台、社區計畫之構想與討論
3、社區計畫執行:四社團合辦講座(台東新興國小鄭漢文校長主講「從『不』工作到『布』工作」)、永安里社區讀書會

五、學員分享
藹薇:如果照片回顧內容能在最後加總結的話,會更完整。
春貴:可參考教研社文史資料檔。
永中:阿淦想知道先前兩次他的偏鄉小校分享有無建議?
紫瀅:如事先給我們文字資料,較能討論
藹薇:歸納案例,有助於反思永和的鄉土價值與未來發展方向。
永中:阿淦經驗很豐富,事先可以做些整理的功課,讓我們更容易抓到脈络。

六、「建和書屋」社區經驗敘說:
教研社曾邀請台東「建和書屋」陳俊朗先生來分享,說到他有次抱兒子,兒子把他推開,讓他有所醒覺而重新投入親子關係,跟孩子一起打球、在院子裡彈琴等。建和書屋附近社區多為單親,因此社區孩子很
羨慕阿朗家的氣氛,漸漸聚集在他家,由於來的孩子多了,空間有限,於是設立建和書屋,甚至花掉自己積蓄一百萬(之前遠見雜誌有專訪)。
教研社曾與建和書屋有一些資源交流,建和書屋也在10月19日週六早上來永和四號公園進行鼓隊表演活動,希望此例可為社區互動的實際行動。
孩子讀課本有困難,阿朗就提供歷史劇給孩子看,以影像打破閱讀書本的限制。另還安排衝浪,讓孩子有面對挑戰的機會。
【註】建和書屋部落格網址:

http://blog.roodo.com/kasavakan2005/archives/2863343.html



七、社務討論
1、討論下學期第廿學期教研社課程走向,天健建議有四,提供參考:
(1)社區教育講座系列化:每學期或每年辦理一次
(2)實務發展,如:認養國中的輔導活動
(3)持續關注偏鄉小校議題
(4)社員能力成長及開拓視野

2、討論社區講座之文宣內容及管道:
本學期舉辦「從『不』工作到『布』工作」講座,由永和社大四社團(原住民文化社、社會關懷社、校務義工社、教育問題研究社)共同舉辦。主講人台東新興國小鄭漢文校長有感於當地孩童低成就效應,於是本著「把學校當社區文化中心來發展」的精神,培訓社區婦女製作布成品,爲家庭經濟找出路,於是原本在家被貶抑的婦女因而提升家中地位,並且孩童們也因為媽媽有生產力,而建立自我身分認同,整個社區因此發展出生機與可能性。此次活動期許能發展為公共性社團,在共同討論、共同分工、互動理解過程中,了解對公共議題參與的重要性。
˙時間:97年12月7日(週六)14:00〜17:00
˙
地點:福和國中圖書館
˙教育問題研究社分工:(1)製作DM,永中已設計初稿,大家可提供
建議;(2)跑班宣傳;(3)請各人依居住的鄰里,在社區發DM。
˙文宣管道:
-個人居住鄰里:永福里(勗琴)、上溪里+中溪里+後溪里(春貴)、潭墘里(美蓉)。
-個人人脈資源:紫瀅會放文宣到朋友開設的安親班及幼稚園。
-媒體:雙和電視台、新視波(義工社顧問家瑩主責)。
-網路:等電子檔確認後,可透過網路管道E出去。

3、10月27日參訪偏遠國小:
˙全天參訪者:阿淦、永中、紫瀅、巧玲、春貴、美蓉、勗琴、藹薇、
召雅;下午參訪者:美雲。
˙早上10:00參訪崇德國小,13:30參訪東山國小,15:30在伊荳咖
啡討論。
˙晚上社團停課。將於11月3日(週一)社團課堂再進行參訪後續討
論。





召雅/記錄

10.22.2008

10月19日台東建和書屋在四號公園表演


台東建和書屋鼓隊10月19日與永和社大合影



書屋孩子散發自信與光彩

永中被孩子們簇擁整個人被騰空拋起

由此可感受他們的熱情


這星期一社團,大約提到建和書屋的概略,因為時間有限,手邊沒具體資料!所以請同學自行上網查閱!召雅也熱心提供建和書屋的網站!相信大家已有初步了解!


去年的9月,17學期社大公共論壇!邀請書屋的創始人陳俊朗先生﹝社區孩子口中的陳爸﹞,隨行的有阿朗的小兒子,另一位是書屋幹部ㄚ元!談當初辦書屋的緣由與動機!聽他娓娓道來,雖然平靜的外表下,ㄚ朗內心卻是澎湃不已!


曾經是俠義之士【黑道角頭也曾經營情趣商店,阿朗不避言】確是悲天敏人,真摯誠懇,關懷體恤,是一顆細膩情感的心!原來俠義之人並非相悖而是相生。
談到社區的孩子缺乏關愛,甚至被家暴情況的小孩不勝枚舉,三餐得不到溫飽的!一種使命感油然而生,隱約感覺ㄚ朗眼框閃著淚光吧!八年前阿朗投注自己所有的積蓄,自掏腰包擴充書屋【房租】漸漸找到與自己有志一同的朋友!!因為社區孩子越來越多,自家庭院已不敷使用,也因此慢慢聚集社區居民的共識,由不被看好,歷經阿朗的堅持!終於得到村民的認同!一路走來曾有單向的失落,那怕被扭曲或批評也不改阿朗無悔的執著【建和書屋的故事太多請自行點閱
引述阿朗講過的話【不被肯定的孩子,缺的只是關懷與適時的指引,具體地說,就是陪伴。 我們用微薄的力量,給孩子們一個空間:可以自在玩音樂、可以安心學習而不被責備;生活中的難解習題,甚至撫慰受傷孩子的心】。阿朗對年輕的生命,永遠只有寬容與了解 !個人成功的定義,就是在於對生命最深的尊重!


星期天四號公園,建合書屋的巴西鼓對表演,大約30個左右孩子,只是建和書屋內部分孩子而已!在經過阿朗與書屋團隊用愛心去陪育下,孩子由畏縮畏尾到現在自然而然散發出一種對生命的熱愛,甚至長出一雙快樂的翅膀!我相信這對阿朗來說是他最感到辛慰的吧!看到建合書屋孩子的改變!再想想都會區的孩子!獨自領受成長的孤獨及競爭的疏離!青春應該是盡情在陽光下揮灑汗水!曾有過一首年少的歌「當陽光照耀的時候就該歡笑 當風吹起的時候就應該飛揚 當年少的時候就該夢想 當心酸的時候不要一個人憂傷」台東建和村孩子他們的生命型態,阿朗的無悔的附出,因此峰回路轉開創人生的新契機
阿朗驗明【德不孤,必有鄰】書屋匯集善的一方,為了社區孩子的桃花源努力上溯著

美蓉/文

10.14.2008

分享與討論延燒話題


管理主義】【升學主義】【粗廉主義】的背後



教改!改什麼!制度改了,決策者心態沒改,老師作風不變,學校依然因循自以為是的體制,口號大家都會喊!要好好疼惜我們的下一代!但結果呢?台灣學生的升學壓力有增無減,家長看不到其他的可能性,只好盲目的跟著人家走,小孩成了主流教育的犧牲品。堪憐的是,成績不理想的往往陪著成績較優的學生當墊背,國中生尤其悲慘。

國小還沒感受到升壓力。但才藝課在都市化的小孩,做家長可就輸人不輸陣。當國中生最最辛苦。分數取決於他們的未來,明明課本黑板老師教的通通看不懂聽不懂,還要裝做很認真在聽課,下課後,還要被家長趕鴨子上架給補習班老師打【少一分,打一下】學生白天蹲在學校好比蹲苦牢,晚上再換一所有冷氣的監獄沒兩樣!
難怪呼!福和國中的男廁或女廁門,常被踹壞!可以想見學生內心的爆發力是長期累積出的壓力,現今教育的缺失,在於在上位者只看到我所要達到的【目的卻缺少經營教育的【過程與品質


當然不是所有的老師都不好,一概否定掉!但絕大部分的老師與老師之間,互相較競彼此的教學成績,漠視學生適才適性的重要性!因而衍生青少年的問題沒有人會去怪學校怪老師!只有背負壞孩子的標籤繼續走,運氣好有人拉拔他或著自力救濟的一天

不一樣的年代但一樣的悲哀!處於訓政時期的我,更遑論有多荒謬怪誕!權力在握!管理學生好 比看待犯人一般。淹沒了學生的可能性

我女兒念復興商工一年級,擺明是職業學校而招生,但親師懇談會老師才告知家長,學校目前採【雙軌制度】何謂雙軌?就是升學班【偏重學科】準備四技二專與就業班﹝自由選擇升不升學﹞又是變調的技職教育!把好的資源放在升學班去!技職教育一直是被乎略的。

另一所南山高中!選擇念資管系女兒的同學,居然學校實施一年級即為了三年後一拼高下進好的科技大學!留校上課到晚間八點!又是升學主義在作祟
雖教改會與教育部一再的抵制!終究抵不過主流價值!來自民間一股深植人心的沉重包袱!
學生像被操弄的玩偶,盲目的配合,走到人生的轉彎處嗎!個人造化不同!希望就在轉角也不一定!
總論
社區大學創辦人黃武雄老師批判現今的教育三害
【管理主義】集威權掌控學生 聽命於學校

【粗廉主義】亦即廉價對待學生 以及資源分配不均

【升學主義】放在錯亂的位置上 技職教育不被重視

所以台灣在國際間 工業帶不動的原因 缺乏競爭力 410教改運動系統就是要培養高職生的發展 教改會與李遠哲理念互相抵觸 到最後综和高中形同虛設

阿淦曾問,李遠哲對現今教育的看待是,由上往下看,看不到希望 ;但由下往上看 , 正在茁壯
藉由偏鄉小校優質轉型改革推動方案 沃植教育先驅地 全面落實優質教育 由此才能看到台灣為未來教育的希望


文/美蓉

10/13日課後分享與討論 與決定加入偏鄉小校改革聯合推動單位


【分享討論】 逗陣來talk
永中問:台灣的教育浪費國家資源,對於人民到底有什麼功能?


宏育分享:其實台灣教育各有優缺點。我國中時課餘跟爸爸去工作,讀
高中是建教班,有三明治實習;畢業後進入社大學習,都得到不
同經驗。


紫瀅問:如果政府要廢小校,永中的方案會是什麼?


永中答:我的意思是學校教育和社區都沒有關聯,跟生活脫離,讀書只是為了文憑,與其浪費這麼多錢,不如打破體制,不要再套裝式。孩子在受教育過程實在太辛苦了,讀不讀沒關係,到了社會還要重新開始,行政者並未看到此。

紫瀅分享:不同學校教出不同孩子。孩子不只在學校學課業,還有跟同學之間
的相處。


阿淦回饋:紫瀅看到學校「群性教育」的功能。你和永中看到相同面是:
學校教育有問題;不同的是:永中自身在學校是負面經驗。有誰可回到自己生命經驗來分享?


勗琴分享:台灣教育現在有「遍地開花」的現象。我曾想過我要做什麼?
主流教育也有很多老師不知道該做什麼?如何讓既定的價值觀能夠知道、看到,他才知道什麼是可行的。教育要能各取所需,有些專業仍能需來自學校基礎教育。


阿淦說:之前看過紀錄片,有些家庭沒有支持系統,是由學校提供他成
長的元素。因為今天時間有限,希望後續能發酵這個議題。

我在全人中學服務時,曾跟為一個很愛跳舞的男孩子聊天這學生原先對跳舞沒感覺,但後來看到兩位學姊忘我的投入自己的編舞中而被吸引,他在期末成果發表會竟也跳起學姊教他的天鵝湖舞和街舞。因此人有很多可能性,我在全人看到很多感動
的東西。我這幾年之如此投入,也是因為尋找自我價值
阿淦將目前手頭上正在規畫「偏鄉小學轉型與再生推動計畫」相關的國際研討會、國
內外實地參訪、在地實作教育者分享研習等,明年一月開始陸續推續推
動,邀請各位參與。

【好活動跟好朋友分享】
1、10月19日早上有台東建和書屋鼓隊演出,很有特色,歡迎參加觀賞。
2、社大四社團將共同討論12月6日台東新興國小鄭漢文校長談「社區產業如何
融入課程」之講座事宜。
3、10月27日參訪汐止東山國
小。請事先上網了解該校。



召雅記錄

第19學期10/13日永和社區大學社團活動紀錄

「總爺vs.縣太爺」影片觀後討論分享 97.10.17

教研社與姐妹成長俱樂部大合照





阿淦認真的講

有人認真的聽

有人認真寫記錄

有人認真的發呆中


【特報】
目前阿淦手頭上正在規畫與「偏鄉小學轉型與再生推動計畫」一連串相關的
國際研討會、國內外實地參訪、在地實作教育者分享研習等,明年一月將開始陸續推動,對教育始終情意綿綿的阿淦:真摯的邀請大家來參與!P.S.教研社投票表決:阿淦,我們支持你!

「總爺vs.縣太爺」影片觀後討論分享 97.10.17
「總爺vs.縣太爺」影片原於公視「獨立特派員」節目播出,本文撰寫日仍可由以下網站觀賞到本片:http://www.taotc.org/xoops/modules/newbb/viewtopic.php?topic_id=493



首先藹薇問:「裁校考量常因教育經費,是否小校真的會拖垮縣市財政?」
阿淦娓娓敘說裁併小校的背景和面向……


阿淦提出:台灣國小老師編制一個班級1.5位老師,過去我們以學校規模大為榮,這對西方是不可思議之事,因為規模大就會形成管理主義,會讓孩子很多可能性消失,因為不鼓勵孩子探索。因此政府重大校而輕小校有其社會文化因素。
阿淦舉例,將我們盛行的樂樂棒球和西方實質推動運動為對比:政府近十年在推「樂樂棒球」,這和棒球的精神背道而馳,那是一種排除所有意外可能的活動,包括不可以滑壘,「這對棒球運動是鼓勵效果還是反效果?」阿淦提出這個思考點。


而曾去加拿大溫哥華的阿淦,看到那裡的球場上小孩玩美式足球、棒球,幾
乎難見東方人,那裡的小孩一下課就運動;而美國職棒座無虛席,其棒球人口也
是從小看重運動的結果。
從以上例子可以得知:我們是升學、成就重於一切,西方則認同體力即國力
;因此政府裁併小校的考量有其背後價值信念的不同。


阿淦引述黃武雄先生所說:「台灣社會教育之三害有:管理主義、升學主義、粗廉(廉價)主義」

而政府過去對投資高中生和高職生的教育成本比是1:1.1,這就是粗廉主義的具體例證,我們在用極為廉價的成本辦職業教育,而這有很大因素是升學主義作祟。技職是一種專門技術的教育,需要操作的設備,在經費比例上應更高。德國和日本為何成為工業強國?德國高中、高職投資比為1:2;而日本是1:2.4-2.5。因此資源分配不當是台灣教育的問題。


阿淦表示:李遠哲當年提出美國綜合高中的概念,建議保留少部分精緻高職,並將一般高中和高職不當分流的學制取消,轉型為綜合高中,增加學生的多試探;但教育部陽奉陰違,鼓勵很多原本就招生不足,已有生存問題的學校更名綜合高中,給予補助,學校內部卻又分為普通科和職業類科,綜合高中的內涵盡失。
談到資源處置不當問題,阿淦說:學校要分擔校長、行政人員、老師、工友
等人事費不貲,一旦學校裁併了,的確一年可省約一千萬元。只是跟日本相較之下--
日本也有裁併學校的做法,但另一股聲音認為小校有不可取代的價值,他們努力六十年,讓偏遠小校和一般學校不但沒有品質上的落差,更被喻為教改的先驅地,反過來影響主流。


回歸談「總爺國小」裁併事件,阿淦說明這學校裁併的原委:
總爺國小並不是偏遠小學,它的裁併也非完全經費考量。總爺國小原是為台南縣近麻豆的糖廠員工子女所設。後來糖廠關閉,沒有員工子弟就讀,因此開放成為自由學區,學校老師認真辦學,吸引很多家長把小孩送來。民國90年陳唐山將糖廠規劃為總爺藝術文化中心,把這球丟給蘇煥智。蘇縣長想積極引進台南藝術大學資源,給麻豆縣民願景,希望升級為國際藝術園區,後來一度因校友陳情暫緩執行。


蘇縣長97年2月舊案重提,並在4月和台南藝術大學以及縣府幕僚一起開總爺藝術園區發展會議時,決定裁併學校。會議當場南藝大主任秘書曾旭正當場表示太急了,但蘇煥智縣長認為不成問題,隔天縣政府派員要求總爺國小老師必須在中午前填好調動單,並告知學校8月1日起將遭裁併,將總爺與鄰近300公尺的文正國小合併。家長認為總爺招生數高於文正國小,因此提出陳情,希望有三方(總爺國小、台南藝大、台南縣政府)共存共利的方式,但是蘇縣長皆未給予討論空間。


阿淦點出台南縣政府在裁併總爺國小的過程的核心點是:「我個人覺得完全違背程序正義和民主精神!


提到小校這些年的努力已讓裁併校的聲浪暫歇,阿淦舉宜蘭為例:像宜蘭裁併校標準,本來是如果新生入學人口未達8位學生,則採隔年招生。後來放寬為原住民鄉鎮學校5人即開班。今年又調整為所有學校只要滿5人即開班,這都可以看到努力的成果。


不過阿淦也提醒:如果偏遠學校不重視精進品質,而只是用人數多少為考量,也會造成經營面的扭曲。


根據阿淦等人的研究,目前有七成六的學校展開創新發展,改變其內涵,包括:課程創新、生態農林體驗等,是社區感到學校教育活動延伸在地生活,因而得到自我肯定。例如:課程安排學生訪螢、溯溪,讓當地人導覽,而帶來經濟價值。
因此對於總爺國小的學生來自四面八方,一方面是學校經營成效被肯定,一方面是顯示人民有教育選擇權,尤其有選擇好的教育品質的機會,這是教育的進步。阿淦就當初蘇縣長和台南藝大的國際藝術中心一案開會,並沒有邀請總爺國小家長或校方的討論這點來看,而特別提出需要慎思之處:「當地方政府考量資源整合,是否有討論的義務?是否符合程序正義?」


「民主不是選出強人或仁君,就把所有裁斷權交給他!」阿淦語重心長的
道出總爺國小案的關鍵。
面對裁併問題,難道就是小蝦米對抗大鯨魚的難題嗎?阿淦指出「總爺與縣太爺」一影片中,與總爺國小一縣市之隔的台南市忠義國小同樣曾面對裁併問題,處理過程卻不一樣,最後呈現目前學校與孔廟相依共存的佳局。

(「註」:台南市忠義國小在孔廟文化園區旁,因孔廟有歷史古蹟參觀價值,需要拓展停車場和綠地,地方政府分別為了推動文化園區發展,打算將學校進行廢併。經過市政府辦理公聽會和協調會等九年的討論,市政府放棄了將忠義國小做為孔廟文化園區的規劃。
保留下來的忠義國小,善用孔廟文化園區的資源,發展學校本位課程:每年新生報到第一課,就是園區巡禮、遵循古禮奉茶拜師、
祭孔子、認識古蹟。)




召雅/紀錄

阿淦/潤稿

社團顧問